2025-04-27 18:02:55 星期日
首页 关于我会 通知公告 智慧研究 智慧工程 智慧校园 教育智库 学生发展 培训中心 查询中心 政策法规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发展 >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关注学生发展
日期:2023-10-27  来源:编辑许老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国策。教育要以学生为本是当今的普遍共识,但是真正理解以学生为本,真正能做到科学关注学生发展的人并不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学生发展呢?

小编认为,做到科学关注学生发展,必须达到如下三种认知:

(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和看待事物,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识和看待学生也是如此。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处于一生中身心发展变化速率最快的时期。我们需要不停地刷新对学生的认知,需要习惯和适应学生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冲击。《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心理发展变化的学科,系统描述了人一生中的婴幼童少青中老的心理发展变化轨迹,结合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我们很容易发现这种发展变化的规律。

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科学研究的手段就是描述问题,解释问题,预测问题并最终预防问题的发生。如果能够意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这个事实。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习并掌握这种规律。使用符合这种规律的手段去干预和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减少使用违背发展规律的方法去阻碍和减缓学生身心的发展。

例如说一个初中的学生,表现出很多特立独行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是一位青春期的少年在寻找独特自我,在塑造他自己的个性。那么我们应该协助他找到自己擅长的独特领域,引导他使用合理的方式去保护和发展自己的这种独特性。而不是觉得他有问题了,不听话了,要造反了,进而使用各种强势手段去打压他的发展,最终把他变成低眉顺眼的好孩子。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用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来譬喻一个人的所有内部世界。我们目之所及的部分仅仅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的心理财富都隐藏在海面之下,连当事人自己都不清楚。当我们看到一个学生的时候,你不知道他有什么洪荒之力潜藏在内心深处,甚至他自己也不清楚。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一股脑灌输给学生——就像向硬盘拷贝数据一样,搞出很多一摸一样的副本文件——而是想办法激活学生的慧根,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变成一个有独立智慧的有机个体。科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应该致力于帮助学生成长为更优秀的他自己,而不是强迫学生变成我们认为优秀的一个标准化的模型。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发展意味着变化,变化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更复杂和难以捉摸。我们都不喜欢脱离掌控的任务,都喜欢简单的,确定的,十拿九稳的操控感。所以很多人不喜欢变化,尤其不喜欢自己的对手或者工作对象发展变化——那意味着他的操作必须跟着做出相应的变化才行,这不符合人类费力最小的活动原则。

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的时候。禁锢这种发展变化相当于固步自封,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尊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就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及时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变化,以迎合学生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推动这种发展变化良性的发展。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与此同时,学生的发展是全面而复杂的。这对我们传统的教育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在既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反复在强调教书的部分,而离育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为地割裂了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非常敏锐地做出他们的对策,在学校里是乖学生,回家就变成二世祖,在学校和校外两个空间范围里自如切换两个角色。学校不仅不能塑造学生的性格,而且单独分裂了学生的角色。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学生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这种发展贯穿在学生的方方面面。只有让学生全方位地发展的时候,发展的潜力才能被彻底激发。反之,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就会遭遇更多的困难。譬如《伤仲永》中的故事——孩子表现出文采天赋,爹妈就抓住这一块到处去炫耀,反复强化,其它孩子应该享受的教育完全剥夺,发展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

作为学生家长更是如此。单纯要求学生的课业成绩,或者单纯要求学生的某种技能纯熟程度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来说意义不大。学生的发展好不好单独看成绩,看才艺,这种评价机制的出现就是源于我们对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认识不足。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成绩优秀但是没有生活能力的孩子,不会独立社交的孩子,长远看,恐怕未来能否独立生活都很成问题。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育想要看到的结果。“分是学生的命根”这样偏颇的怪现象应该结束了。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促成其全面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在人群中有大家一致的共性,也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共性与个性的王府交织,塑造出了芸芸众生的相。想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就要迎合学生整体的共性,而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就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当我们的教育还不足以满足对每一位学生单独实施的时候,那么我们最起码可以做到的就是尊重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允许其保留和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1、学生是完整的人

马克主义哲学说事物都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要从整体上去认识事物。学生乃至每一个人也是如此。抛开相互关联的其它属性,单独抽取出来某一个部分进行分析和批判,意义不大。如果我们把抽取的部分视为独立的个体,那么其它部分就是环绕在其周围的环境。万事万物都是和环境共存的。抛开环境的研究成果必定反受环境条件的局限。譬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这个结论的环境条件是在正常的大气压下。如果不考虑这个环境条件,则这个结论在使用中就会面临困难。我们可能会发现它在河南成立,但是去云南,到西藏就不成立了。

没有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想把教育搞好。但是这种脱离环境的,断章取义的教育研究往往会好心做坏事。在实验室里成功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成功。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一旦进入实验室,被试都是被抽象的实验元素,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教育不同于化学,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的研究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事实,不去人为割裂其作为整体的完整性。当哲人苏格拉底被肢解,在生理属性上他还是他,只是被肢解。但是作为一个人他明显不是苏格拉底了。因为此刻他的思维永远停止,不会再输出任何哲理。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世界上一大部分的事物在化学本质上都是碳元素。但是当这些碳元素组成的完整个体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世界上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肌肉,脂肪和骨骼的组合。但是组合的整体结果又各具特色。在整体性的前提下,我们也会发现整体组合的独特性。整体不是局部的机械相加,而是会衍生出很多新的独特特质。当肌肉,脂肪和骨骼的组合衍生出出色的五感它可能是一条狗,当它衍生出高级的思维拿九可能是人。在尊重学生的整体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教育不是一条标准化的流水线,教育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玉雕坊。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学生最大的独特性,或者说学生群体共同的独特性就是他们还是学生,还是处于发展快车道上疾驰的旅客,不同于生活节奏相对稳定的成年人。当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去审视发展中的学生时,有意无意地会用自己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用自己成年人的视角去分析和判断学生。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换一种规则,如果让学生用他们的视角来评价我们,恐怕我们也会很不适。

世界上很难定性绝对对的教育和绝对错的教育。有的人说打骂教育不对,但是很多打骂教育的成果出类拔萃。很多人说自由教育不可取,但是很多自由教育的成果卓越非凡。纵然没有对错好坏,但是必然会存在适合不适合,匹配不匹配。那什么是适合的教育和匹配的教育呢?那必然是迎合了学生的个性的教育。
所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恐怕就是未来教育对教育工作者们的新要求了。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二元世界模型早已被打破。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没办法简单粗暴去评价一件事对或者错,一个人好或者坏。我们的任何结论都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撑。多元化的世界已经形成。

在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做的不是二选一的判断题,而是基于意义的选择题和甚至没有答案的分析问答题。
1、学生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身处多元化世界的新一代学生,意义的价值比对错更重要。对错主要在道德层面约束人们,而意义是在更现实,更多维的层面上对人提出要求。追寻意义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在意义的修炼之中,直指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对此教师既无力干涉又无须干涉。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减少人为的粗暴干涉,否则会让学生的性格形成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对学习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而不是把学生的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耳提面命地督促甚至强制学生行动。学生的学业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很难陪伴他走到最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是教会他怎么学习,顺便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他作为学习的主体的基本权利。否则,他可能现在成绩很好,一升学就垮了……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授他的“鱼”太多了,以至于没学会“渔”,最后把自己“饿死”了。离开我们以后学业垮掉,看似跟我们没关系,其实我们就是罪魁。
前半程我们好心承担了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后半部分学生学业垮掉,人生受挫的凄惨后果却只能自己承担。好心反而干了坏事。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对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科学关注学生发展所致。

综上所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整体。他们自身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有能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发展,并最终发展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潜力充满敬畏,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潜能和特性,激活孩子学生自身的发展的动力,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宽容友好的环境,最终让学生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强迫学生凹成我们想看到的样子。这就是科学关注学生发展的秘诀。